家住中山市石岐区的王阿婆(化名)已经90多岁,阿婆曾经在一家三甲医院做过手术,术后需要携带引流管生活。家中子孙们都在外地工作,只有70岁的儿子与阿婆共同居住在一幢没有电梯的旧楼里,老旧的楼梯,昏暗的灯光,每次清洗引流管,阿婆的儿子都要先请人把母亲抬下楼,再叫车送她到医院。如今,这个问题终于得到了改善,只要打通电话,中山亚太医院的护士就会上门为阿婆清理引流管,专业的护理免去了诸多麻烦。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公布了全省9个“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城市的140家试点机构。作为试点城市之一,中山共有10家医疗机构上榜,其中就有已开展3年“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中山亚太医院。就全市而言,该项服务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城市建设,中山正在搭建统一的护理服务平台,以规范行业发展,使其在规模化的同时,实现精准化与便捷化的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郎慧
现状▶▷
居家护理服务亟待整合平台
“人在家中坐,护士上门来!”对于部分中山市民来说,居家护理服务并不是一件完全陌生的新鲜事物,家住小榄镇的章大爷就尝到了其中的甜头。章大爷自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出院后,身上仍留置尿管,平日老人无法自行在家清理。小榄人民医院得知情况后,立刻联系上章大爷,并同他约定上门服务。
在评估老人术后康复情况后,2019年4月中旬,该院护士主动上门为章大爷更换了底盘和尿管,随着POS机发出的“滴滴”声响,家属现场结清了服务款,体现了互联网一站式服务的便捷性。出于对出院患者的重视,在被确定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机构之前,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已在逐步推进居家护理服务,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网上预约平台,医院只能掌握部分患者的服务需求。
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同样面临着居家护理服务零散化问题,该院也是“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试点机构。医院护理部负责人表示,“为落实‘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医院正在筹建一支专业的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人才资源也要以平台作为载体,该负责人透露,尽管医院骨科已率先迈开步伐,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居家护理服务,然而,从全院角度来看,这些仍属于个别科室的自发行为,在缺乏互联网呼叫平台的情况下,服务尚未形成规模。
探索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居家护理服务,2016年,中山亚太医院成立了居家护理部,经过三年多的实践,逐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体系。医院居家护理部主任巢秋香介绍,“目前,中山市居家护理市场主要服务刚需患者,包括院后延续护理、长者慢性病管理、产后母婴护理以及临终关怀护理等。”在市场开拓方面,该院主要依靠人际间的口碑传播或熟人介绍等方式接收居家护理订单,巢秋香表示,互联网平台将有助于开拓市场,待接入全市统一的“互联网+护理平台”后,医院的居家护理将延伸至全市更多地方。
随着“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启动,中山市居家护理服务的市场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开发。中山市卫生健康局正组织搭建统一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待平台搭建完成后,全市居家护理服务有望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建设▶▷
“网约护士”转变护理服务模式
通过手机小程序,即可进入中山亚太医院的“亚太健康商城”,点击“居家医护”一栏,便会弹出该院全部的居家护理服务项目,包括:院后延续护理、长者慢性病管理、产后母婴护理以及临终关怀护理等。平台界面设计简洁明了,用户选中某个服务项目后下拉页面,项目名称、服务详情、标价、操作流程等信息一目了然。一键点击“立即预约”就此完成服务呼叫,居家护理部在接到订单后,将主动与用户对接。
以上的操作好似时下流行的“网约车”“网上订餐”等服务,正因如此,居家护理服务也被人习惯性地称为“网约护士”。事实上,居家护理服务预约平台与其他互联网服务平台并无二致,用户操作起来相对轻车熟路。巢秋香透露,对于居家护理部来说,医院自身的居家护理服务平台与全市统一平台进行对接,是即将面临的问题。“由于已经有了三年服务经验,在对接全市平台后,我们的服务内容并不会有明显变化。”她还表示,居家护理不同于临床护理,护士们的工作环境改变了,在缺乏医院环境支持的情况下,服务内容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早在试点医疗机构名单公布之前,今年3月,省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广东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除明确试点医疗机构的全省布点以外,《实施方案》还公布了第一批被纳入广东省“互联网+护理服务”的43项服务内容,其中,最为常见的“输液”项目,未被列入其中。对此,巢秋香作出了解释:“对于居家护理的内容应有着严格的界定,尽管输液在临床护理中比较常见,然而,由于其风险高,并不适于在家庭环境中开展。”她认为,护士们应尽快适应变化的工作环境,调整好职业角色的新定位。
变的是工作环境,不变的永远是医疗安全。“从前,在医院里工作,所有的医疗用品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如今,到患者家中去工作,每次护士出发前,居家护理部都要对其携带的医疗用品进行双重检查,以免错漏。”巢秋香介绍,居家护理工作非常考验护士的应变能力与沟通能力,需要有经验的护士担当。
对于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人员资质,《实施方案》中已作出明确规定,需至少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且同时具备护师及以上职称的人。据此,正在组建专业居家护理团队的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对其人员配备实行优中选优,该院护理部负责人透露,医院已成立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居家护理工作,拟打造一支由各科资深护士组成的专业队伍。
发展▶▷
智慧平台与机制创新为服务提质
“试点医疗机构将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模式,为出院患者或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试点城市将通过试点医疗机构,在服务模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上进行探索和尝试,并引导监督‘互联网+护理服务’规范开展,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和护患双方合法权益。”以上,是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在其官网上对“互联网+护理模式”的简要介绍。
依照“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运作模式,目前,中山市正积极搭建统一的居家护理服务平台。据悉,该平台已完成产品研发工作,并接入至中山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健康中山”,通过与平台签订电子协议,市民可在线完成授权成为居家护理服务用户。针对服务提供方,《实施方案》规定,提供服务的主体应为实体医疗机构,信息平台必须依托实体医疗机构,不得独立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对此,中山市相关部门建立了配套监管平台,规范全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运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待平台正式运行后,市卫健局将进一步整合10家试点机构的护理资源,并借助统一的平台,逐步积累中山市民护理服务大数据,探索更为便捷与精准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就目前而言,评估机制在服务精准化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我们会通过评估界定用户是否适合居家护理,以免延误患者病情。”巢秋香说。
其实,就开放的市场而言,选择亦是双向的。将来中山用户可对护士的居家护理工作进行评价,类似乘客评价“网约车”司机,积累好评较多的护士,或可升级为星级护士,在平台上公开显示。据悉,为保障上门护士安全以及护理服务质量,中山居家护理护士将采用“留痕”工作模式,护士或将以拍照等方式,记录在用户家中的工作情景及服务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