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姆及家政行业乱象频频发生,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家政行业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如何实现行业规范发展?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在两会上建议,明确限定保姆职责范围,深化保姆管理,同时建立信用制度,让“问题保姆”进入黑名单,杜绝“问题保姆”再次出现在家政市场。
将“问题保姆”拉入黑名单,这有利于家政市场的规范化,不过要让家政市场更合理,为更多有需要的消费者带来安全和便利,还应该考虑自上而下的推行公开的管理方法,让保姆和家政行业的乱象被杜绝。
规范家政市场,应该加强信息汇总和巡查机制。目前来看,市民选择保姆服务,更多的还是口口相传,利用群众中间的口碑效应。这种选择保姆的方法,只能作为补充,不能作为主流方式,更不可成为唯一的选择方式。家政市场目前存在监管不够科学、不够严谨的问题,无论是行业自查还是相关部门的检查,都不够常态化和规范化。推动保姆市场规范化,不能完全将其建立在消费者口碑效应上,还应该通过不定期抽查,定期公布红黑榜等方式,来督促家政市场规范,维护消费者利益。具体来说,相关部门应该对提供保姆服务的各个企业进行星级评定制度,通过不定期抽查,来观察和分析每个企业的规范程度。
规范家政市场,要助推信息的公开透明。作为每个提供保姆服务的企业,应该主动地将保姆信息上网,在新媒体时代,这些保姆信息在服务领域的信息应该被大众所知晓。应该尽快建立顾客评分制度,消费者可以通过客观公正的表达,让评分成为各个企业、各个保姆行业从业人员的评定标准,这有利于督促行业规范化,也能进一步推动行业自律。
规范保姆市场,还要不断地加强新生血液的培育。现在消费者对保姆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与之相对的是,一些不具备专业资质的从业人员也做起了保姆,这对市场的良性发展非常不利。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保姆从业者的管理,对那些有劣迹的保姆进行清退,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构,拿出专项资金来为想要投身该行业的人员进行培训,直到其具备了充足的资质,才能进入保姆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保姆市场的发展壮大是必然的,它精准的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不过为了让保姆市场更加稳定和规范,必须通过多种手段为家政市场的发展带上“紧箍咒”,通过行业监管、企业自查和建立完善的消费者反馈制度,来让家政市场得到多种监管。疏堵结合,再配合强有力的引导,方能让保姆市场得到更多美誉,同时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保姆这个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