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之高端访谈
本期人物
任贤良,男,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1月生,河北平山人。历任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曾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
高端访谈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 .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5 .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 .1个百分点。近5年来,中国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说在互联网领域,中国正在领跑世界。
十九大提出中国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在媒体、政务方面,互联网应该如何发挥作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将如何发展?未来中国还需在哪些地方加强网络安全保障?
对此,南都在今年两会期间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任贤良。他表示,要借助互联网更好地传播新闻,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还要推进大数据立法,把握好发展和管理之间的“度”,把大数据发展规范化、法律化。
新闻推送不能只靠算法,还需有人工把关
南都:你曾担任过多年的记者,此后又在网信办等多个领导干部岗位上工作过。互联网时代下,严肃新闻的发展之路在哪里?
任贤良:互联网的兴起,可以说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当中,第三次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但在深刻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在改变着新闻传播的格局。互联网能让新闻传播得更快、更好,覆盖面也更广。
但是无论传播手段如何改变,新闻的本质还是在于内容,新闻的严肃性、权威性永远不会被改变。有些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把严肃新闻低俗化,甚至为了抢时效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这些都是应当加以纠正改进的地方。
所以并不像有些人说的严肃新闻没有出路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内容为王,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我们要做的是适应传播手段的变化,利用互联网把严肃新闻更快更好地送到读者、观众跟前去。
南都:你如何看待现在有些A PP用算法推荐来决定推送什么内容?
任贤良:完全依赖算法推荐和机器抓取是有问题的。如果什么吸引眼球、什么点击量高就推送什么,那黄赌毒这些价值取向有问题的内容也很有可能成为头条。所以不能纯粹靠机器抓取,最后必须要有人工把关。
南都:算法推荐还可能形成“信息后花园”,只关注自己圈子里的事情。这种现象应该如何应对?
任贤良:这实际上是互联网媒体社交化,取向相同、兴趣相投的人们自动组成一个圈子,只传播感兴趣的东西。
一方面我们要利用这个圈子传播正能量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打破它。真正为社会所关心、符合大众利益的内容,可能跟小圈子里的取向不完全一致,但应该是高于小圈子的。我们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传播公众真正关心的、符合国家民族社会大众利益的东西。
老年人是富矿,不会被互联网时代抛下
南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儿童“邪典”视频、色情直播等等。应该如何根治?
任贤良:中国用20年成为一个互联网大国,全国网民数量近8亿,光是微信公众号,就能达到2000多万个。我们国家的体量之大、发展之快,使得有些方面在管理上还跟不上。
但是我们的态度是一旦发现问题,就绝不回避。相关部门一定要尽到管理责任,加大对平台的监督。另外网民也要提高网络素养,不能把网络当做发泄情绪的地方;互联网企业也要尽到网络运营主体的责任。
南都:除了政府之外,互联网的管理和发展还需要哪些助力?
任贤良:现在中国有50 0多万家网站,近8亿网民,光靠党和政府去管理互联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在互联网行业自律这一块,我们还比较薄弱,不像传统行业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社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对网民的引导,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
我们马上要成立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由网信办指导。它将起到一个枢纽作用,把网络社会组织和网信办连接起来,更好地为互联网发展做好服务。
南都:有观点认为老年人可能会被互联网时代抛下。
任贤良:很多人认为只有青少年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其实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和支付能力是很强的,很多老年人一上网就像变了个人。他们会在菜市场里用二维码支付,也会在朋友圈发照片和表情包。
社会在进步,老年人也在进步。我恰恰觉得老年人是一个富矿,应该好好开发利用。过去他们怕被骗,随着社会制度不断完善,他们不愿意也不会落后于社会,被互联网时代抛下。
发展大数据打通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
南都:我们看到过去5年,政府在与公众沟通交流的方式上有了很多新的尝试。
任贤良: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人人都有麦克风。面对网络媒体的迅速兴起,党和政府在提高媒介素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执政水平也进一步提升。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民服务,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习总书记提出领导干部“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要求我们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民意,通过网络来办事,要学网、用网、懂网。你看全国的政务微博发展得很快,就是为了方便群众在网上办事。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在电子政务这方面,中国各级的政府取得的进步应该是最明显的。
南都:怎样才能通过网络走好“群众路线”?
任贤良:过去有个别领导干部以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手机为荣,现在不管年龄多大都得会用。因为互联网已经成为最前沿的主战场,互联网+、数字经济也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新驱动和新亮点。借助互联网,为强国富民的大目标服务,现在恰逢其时,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
去年我们的数字经济占G D P的30%,贡献很大。这说明群众都已经上了网,作为政府和领导干部,不去适应这种形势需要就会脱离群众。
南都:电子政务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任贤良:我在小组讨论里也谈到这方面,“互联网+”能让行业发生一些颠覆性变化。
过去贵州被认为是个“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的地方,就是因为大数据发展得很快,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才异军突起走到全国前列,甚至孕育出“货车帮”这样的独角兽企业。
其实政府希望通过发展大数据打通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让这些信息为老百姓、为社会所共享,这方面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南都:你认为数字经济的未来是什么样?
任贤良:人类经历了三次革命,第一次农业革命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解决了人类的体力问题,第三次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革命解决的是人类的脑力问题。而与此相对应的数字经济,应该说是前途无限。
人们常说,互联网“加”什么行业,什么行业就能发生颠覆性变化,因为互联网孕育了无限的创造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近20年来30家企业申请的发明专利做了一个统计,发现80%都来自互联网领域,其中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申请的专利数量已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位。
虽然互联网是美国发明的,但是随着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突破,中国成了互联网大国,并正在迅速向互联网强国迈进。再加上互联网是一个互动的平台,使用的人越多,发现的问题就越多,解决的问题多了,进步也就更快。所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可以说已经在领跑世界。
去年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被形容成中国“新四大发明”,里面有3个都来自互联网领域。所以我相信数字经济未来的贡献还会更大。
支持推进大数据立法,至少应启动研究
南都: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提倡“互联网+”,但它们的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却参差不齐。应该怎么办?
任贤良:首先要提高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的教育,树立网络安全理念。在对信息进行搜集、储存、计算和加工的时候,必须要有网络安全的概念,不能光是去利用数据,而忽略了安全漏洞,这样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除了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还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现在已经出台一些上位法,同时一些专项的,甚至地方层面的法律,也要不断地完善,通过“法网恢恢”去规范互联网行为。
另外还要加强国际间的协作。有些企业把服务器放到国外,出了问题追溯到国外就没法处理了。因此,应该建立网络空间的命运共同体,让大家遵守国际通用的准则,杜绝为了一国安全,置他国安全于不顾的行为。
南都:《网络安全法》等一系列网络领域的安全法律法规出台之后,对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起了什么作用?
任贤良: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相应地带来网络诈骗等一系列网络安全问题。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让我们有法可循,也为网络犯罪行为画上红线。网络不再是法外之地,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有对法律的敬畏。
曾经有人说中国的互联网管理阻碍了信息的自由流动,其实不是。我们鼓励和保障信息的自由流动,同时也讲究信息的有序流动。不能说谁的技术手段强,谁的技术水平高,或者谁的资本实力强,谁的声音就大,谁就能在网上“称王称霸”。还要考虑到一般的网民和弱势群体。
接下来我们还要不断把互联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让互联网真正成为一个清朗的空间,更好地发挥作用。
南都:你对未来国家在网络安全方面的举措有哪些展望?
任贤良:我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立法也会越来越适应这种发展形势,跟上发展要求。今年两会期间,很多代表提出应该对大数据立法。我也支持推进大数据立法,至少应该启动研究。
现在好多数据成了个别政府部门和企业所有,不能为社会所共享,这方面我们需要改变。在数据的收集、披露和使用上,还要尊重公民的隐私权。不能以网络安全为由,把公民的个人信息私有化;也不能在没有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收集个人信息,甚至去买卖。我们要在实践中探索这个“度”,把大数据发展规范化、法律化。
当然也不能光等着法律的完善,管理上也不能放松。在相关法律没出台、没完善之前,我们应该探索行政性的管理,研究制定一些部门的规章制度。比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账号和直播的管理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就是为了防止在“野蛮生长”的同时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