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保姆不能“主要看运气”
□杨朝清(教师)
伴随着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精细化,保姆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技能,不少保姆获取了不菲的报酬与回报,改善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生态。然而,保姆行业的“野蛮生长”、保姆准入门槛过低、保姆行业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低下,让“遇到好保姆是人生的幸运,遇到坏保姆是人生的不幸”成为一种尴尬的现实。
保姆作为一个特殊职业,和雇主一家在相对封闭、私密的私人空间里长时间、经常性朝夕相处。保姆的成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雇主一家的安全感与幸福感。遇到一个好保姆,雇主一家的生活品质会得到明显提升;遇到一个坏保姆,雇主一家不仅会承受物质损失,还会承受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痛苦;更让人痛心的是,少数雇主或者家人的生命安全,都会被“毒保姆”所伤害。
在人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的风险社会,良莠不齐的保姆也可能成为潜在的风险隐患。说到底,雇佣保姆不能“主要看运气”,而是要依托行业协会或者市场力量提供的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与服务。
应引入完备的征信体系
□夏熊飞(网络编辑)
保姆行业往往会深度介入与融入雇主的家庭与日常生活,这就要求他们除了具备娴熟的职业技能之外,也应当拥有健全的人格、过硬的人品以及较为“干净”的背景与从业经历。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很有必要在整个保姆行业引入征信体系。
这一征信体系,既要记录保姆进入家政行业前的个人信息,如是否有犯罪前科,是否因失信被纳入黑名单等,更要对保姆过往与当下的从业经历如实记录。进入保姆行业时,从业者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应该成为标配,而家政企业则应尽到审核的责任。在从业者进入保姆行业后,每一次工作变动、雇主评价以及违法犯罪等不良行为都应当纳入到征信体系,并且这样的征信记录应随着从业者一起流转,并实现在行业内的信息共享,让从业者“一处失信,步步受限”。
在保姆行业引入征信体系,不仅能确保雇主利益受损的几率降至最低,也能倒逼从业的保姆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保姆行业引入征信体系,仅仅依靠家政企业显然不够,工商、公安等职能部门与行业协会应当提供足够的指导与支持,形成合力,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群策群力。
当然,在这套征信体系中,也要注重维护从业者的权利,如保护保姆的正当个人隐私权利,防止征信记录被滥用,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申诉的通道。注重权益对等,征信体系才能得到多方的认同,并最终得以顺利推行。
建立起对保姆的评价体系
□史洪举(法官)
随着“二孩”和人口老龄化时代来临,我国家政服务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行业面临巨大缺口,同时也带来了巨大隐患。家政服务企业整体上呈现小而散、管理粗放的乱象。很多家政服务企业仅起到中介作用,既缺乏对保姆本人的了解,又很少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后续监管。这样一来,从业人员便可能良莠不齐,如据报道,莫某晶一定程度上就是因躲债才从广东老家跑到杭州从事保姆行业的。
而其他一些保姆因虐待老人、儿童,盗窃财物被开除后,很可能离开该雇主另换一家,甚至到其他中介公司重新就业。遗憾的是,在保姆的正常流动或非正常“流窜”过程中,家政企业缺少对保姆的评价和管理,雇主更无法将保姆的劣迹和好评如实反馈出来。这就导致一些劣迹保姆露馅后无非另换一家雇主甚至另换一个城市,继续祸害雇主。
因此,是有必要对家政行业进行有效规范了。一是应提高家政行业准入门槛,让管理混乱、对雇主不负责任的企业退出市场。二是应强化对保姆的背景审查。三是在互联网技术时代,不妨借鉴电商行业对商品和快递员的评价模式。由相关行业协会牵头成立第三方平台,在不过度影响保姆基本权利的前提下,让雇主能够对保姆打分评价,以此发挥制约作用,并让其他雇主全面了解保姆相关信息。这样才能逐渐让家政行业在优化的组织、管理、培训中更加专业化、职业化,让雇主和保姆从中共同收益,而非互相猜疑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