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料全覆盖,服务更个性,东港居家养老再升级。毫无疑问,日益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给很多空巢老人带来了晚年生活便利,也让那些出门在外的子女多了些心理安慰、少了些牵肠挂肚。
我们的社会日趋走向老龄化,而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空巢老人也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年龄结构的提升,更多的中年人一对夫妻需要赡养两对老人,别说出门在外,就是在本地工作也难免会顾此失彼,那些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更是令人担忧。这样一来,老人难以颐养天年、子女无法安心工作,整个社会就必定要付出沉重的成本。
近年来,我区养老服务业发展迅速,新增养老机构不断出现。但总体而言,各类敬老院的床位数还不能满足社区需求,更何况也不是所有老人都有条件、有意愿进敬老院养老。积极推行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模式,满足不同人群的养老需求,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应该说,经过多年推广,居家养老模式已经覆盖城市社区,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全覆盖并不等于全到位,多数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还处于低水准的起步阶段,存在着服务项目不全、服务力量薄弱、服务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老人一旦有了个性化服务需求,往往很难得到满意解决。比如,不少老人希望得到价廉物美的餐饮服务,但很多社区都因为缺乏场地等原因,难以为老人提供“饭来伸手”的周到服务。
因此,各地不能满足于居家养老的覆盖率,而更应像东港街道那样着力于提升服务品质,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各类周全的服务。这就牵涉到居家养老的标准化问题,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统筹,使每个社区逐步完善养老服务功能,并区别对象,采取政府买单、志愿服务、有偿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居家老人提供家政、陪同、餐饮等各类周全服务。
规范化的服务有赖于一支高素质的养老服务队伍。目前,家政服务行业普遍缺乏上岗门槛,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服务素质良莠不齐,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应该通过明确行业规范、加强职业培训、设定准入门槛、规范收费标准,推动家政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使居家老人真正得到称心满意的精细化服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年轻人的明天,关爱老人就是关心我们自己。更何况,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还可以振兴服务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如此一来,老人群体不但不是社会负担,还是拉动市场需求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