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生是2009年来到河源工作的。近年来,市区的建设、道路的改造、公共设施的完善,让他感叹城市发展变化之快,也更加让他坚信自己选择在河源定居是正确的。
公共设施完善,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胡生算是“新客家人”了,在河源生活了7年的他很适应这里的环境。“河源山清水秀,而且城市面貌不断变化,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胡生说。
这几年,让他感受很深的是河源的公共设施不断完善。“现在走在路上可以看到做好的盲道;城市的公厕变得很干净,有专业人员在清理,生活垃圾也能够及时处理,很好地改善了周边的环境,而且前段时间我看到滨江大道的沥青路面有破损,但很快被修好了。”
的确,现在全市已经对外开放和正在建设的大型公园就有十几个,像已经对外开放的客家文化公园、笔架山公园、梧桐山公园等,都是人们休闲爬山的好地方;而马上要建好的东江湾公园、红星公园及正在改造的龟峰公园等,将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休闲娱乐设施。升级改造后的沿江路、兴源东路、大同南路和永和路等,更方便了市民生活。
创建园林城市,让市民生活更休闲
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让市民切身感受到周边环境的变化。永和路中间的绿化带让胡生印象深刻,他觉得那里种的秋枫树很漂亮。
胡生平时的爱好是踢球和散步。
“最近都在哪里踢球?”记者问。“自从2014年全民健身广场的足球场开放后,平时下班有空就会到那里踢球,一般踢5人制足球。”胡生说。不过他也坦言,现在新建的学校里足球场都已经是标配了,但是市区内的公共足球场地还不是很多,身边有很多人喜欢踢足球,希望市政府能够再多建几个足球场,供全市的足球爱好者使用。
除了踢球外,胡生也喜欢散步,他说,一般都去九里湖公园和市区的亲水步道,九里湖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休闲和放松的好地方,一般周末都会去那里走一下,既放松心情,又能够近距离感受自然风光。亲水步道自全部打通后,连接了老城区和新市区,夜晚沿江走过去,既能欣赏新市区的灯光璀璨,又能感受到老城区的文化韵味。而提到七寨湖公园时,胡生觉得那里很适合骑自行车。“因为有自行车道,而且车辆较少,是自行车爱好者的好去处。”胡生说,满眼的绿色和公共设施的改善,让我们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跟着提高了。 本报记者 王亚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