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6月14日电(钟哲 岳俭宣)从6月14日广东检验检疫局举办的“进口食品安全社区行”主题日宣传活动中获悉,今年1-5月,广东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进口食品2.5万批、470.3万吨、30.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3.2%、11.8%和3.0%,对其中69批、5万多吨不合格进口食品作退运或监督销毁处理。
据悉,这些不合格食品来自美国、法国、德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20个国家或地区,主要不合格原因为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农兽药残超标、检出致病微生物、菌落总数和/或大肠菌群超标等,产品涉及食用油、糖果、饮料、糕点饼干、水产品等。
为宣传和普及进口食品安全知识,增进消费者对进口食品安全状况和监管情况的了解,营造进出口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6月14日,广东检验检疫局围绕“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举办了“进口食品安全社区行”主题日宣传活动,31个分支机构在各自辖区举办现场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广东检验检疫局制作了宣传展板,设立了公众咨询台,发放了科普读物,重点宣传了该局进出口食品业务综合改革成效、“进口食品安全忠诚卫士”典型事迹、不合格进口食品处置典型案例和重点敏感商品选购要点,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检验检疫“保国为民,敢为人先”的形象深入民心。
在“进口食品安全社区行”活动当日,广东检验检疫局及辖区31个分支局共出动300人次,开办进口食品科普讲座10多场,制作展板80多块,派发宣传册3000多份。活动增进了消费者对进口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监管制度和成效、安全状况、食品安全基本常识等的了解,引导了消费者正确、理性看待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充分发挥了社会监督作用,营造了进出口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进口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在“食品进出口”方面充分体现了“四个最严”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下一步,广东检验检疫局将按照“四个最严”的精神,以“零容忍”的举措惩治进出口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以持续的努力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新闻链接
典型案例一:在泰国进口的饮料中检出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作监督销毁处理。
2016年1月,中山检验检疫局在1批共计3.7吨,3705美元的泰国产饮料中检出二氧化硫0.108g/kg,超过国家标准允许的0.05g/kg使用限量,中山检验检疫局依法对该批货物作监督销毁处理。
急性二氧化硫中毒可引起眼、鼻、黏膜刺激症状,严重时产生喉头痉挛、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慢性二氧化硫中毒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此外,可影响钙吸收,促进机体钙丢失。
典型案例二:在菲律宾进口的苏打饼干中检出过氧化值超标,作监督销毁处理。
2016年1月,汕头检验检疫局在2批共计896千克,1272美元的菲律宾产苏打饼干中分别检出过氧化值0.74g/100g、0.66g/100g,超出国家标准0.25g/100g的限量规定,汕头检验检疫局依法对该批货物作监督销毁处理。
过氧化值超标说明食品已氧化变质,人们食用这种食品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现象。
典型案例三:在4.9万吨印度尼西亚进口的食用棕榈油中检出总砷超标,作退运处理。
2016年上半年,广州检验检疫局在对广州新沙港口岸报检进口的10批次、共4.9万吨印度尼西亚食用棕榈油进行检验时发现重金属总砷超标,检出值为0.14-0.17mg/kg,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广州检验检疫局依法对不合格货物作退运处理,所有不合格棕榈油已于5月退运完毕。
食用棕榈油是我国进口食用油中量最大的品种,也是百姓日常烹饪、食用最常见的食用油之一。砷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在人体中有强蓄积性,累积一定量后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破坏神经、血液及免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