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上海30万家政服务员技能考评将更看重“含金量”
2021-08-20
来源:劳动观察
打印页面
A

浏览字号

保护视力色:


家政服务的提升,也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上海在推行家政上门证的同时,也在不断为家政员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和服务技能的综合素养。对标国际化,“上海阿姨”从个人修养、语言表达到职业技能都有提高。


礼仪文化也是一门学问


“在上海,目前的数据来看,约有近30万家政员。”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会长张丽丽透露,今年,上海推进“电子上门证”,家政员的信息一览可在随申办市民云上查询。在推行家政上门证的同时,也在不断为家政员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和服务技能的综合素养。


“家政员上门服务,仪容仪表是一门大学问。”张丽丽透露,为此,上海市家协专门聘请了全国劳模吴尔愉担任家政行业的“礼仪导师”。吴尔愉也非常乐意以志愿者身份履行这份职责,她为家政员们所教授的礼仪文化课广受业内好评。


“抛开蕾丝衣、高跟鞋和不必要的饰品。可以选择着装舒适的T恤,尽量不要穿短裙短裤,而改为着长裤。服装得体是非常重要的,去工作穿工作服是最适合的,什么样的衣服适合家政服务员呢?除了与自己的年龄相符,不露不透便于劳动,让雇主一看就是踏实来干活了,建立起良好的第一印象。”吴尔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空乘在工作中一部分工作和家政服务相似,空乘用她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家政服务人员自身要认可家政是一门职业,更是一门专业,同样通过劳动,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吴尔愉为家政员们礼仪培训


“国际消费城市,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国际化。涉外服务时,我们不仅要了解雇主的习性,更要了解雇主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雇主来自世界各地,除了语言交流外,家政员们可以在应聘时与雇主坦诚交流,通过磨合来适应雇主家庭的需求。同时,各方面技能的不断提升,来提升服务满意度。”吴尔愉说,家政员们首先尊重家政这份职业,不看清自己,雇主也会从心出发,尊重家政员的劳动。


通过智慧型的家政服务,而非简单的体力活,来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吴尔愉表示,“上海城市的精神和城市文化,离不开家政员的付出,这座城市非常需要家政员的群体。家政服务的提升,也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


家政员也可以是“收纳师”


在各项家政服务技能中,家庭收纳越来越受追捧。在上海市北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校长吴明娟看来,在各类考评中,收纳师的含金量不容小觑。而对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如何帮助雇主将消费品成功收纳,也考验家政员的实干技能。


“一年培训3000多名学员,目前,相对于传统的厨艺、保洁,整理收纳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必修课。”吴明娟举例,在短短5分钟内,在一个100L的百纳箱中,放入3-4条冬被,或是66L百纳箱放18-20件毛衣,就是学习的重要一课。


吴明娟说,市场上关于家政的培训课程较多,涵盖如保洁、烹饪、照护婴幼儿、老年照护等家政服务的方方面面,也有初级、中级、高级的职业等级评价。但未来,家政员在“考评考证”上,应不再追求证书的数量、转而追求“含金量”。整理收纳师正成为培养的主要方向。


“上海阿姨”技能培训


“而从涉外家政来看,就需要补足东西方文化差异,掌握中西餐的烹饪技巧,文化素质和礼仪都需要整体提高。作为上海开放大学的招生点,帮助学员嫁接学历晋升通道,是我们为家政员素质提升应作的努力。使学员学历提升同时,也希望家政服务对标国际化,家政员们从个人修养、语言表达到职业技能,都有长足的进步。”吴明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