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属东江流域纯客家地区,这里的客家“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云南“一颗印”、广西“干阑式”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
围龙屋大多是方形,被称为“府第式”、“角楼”,形制接近北方传统的“四合院”。早年客家人南迁入闽粤赣偏僻山区,为防止当地人欺侮及盗匪打劫,他们聚族而居并建筑了坚固的围龙屋,俨然一座座古城堡,从外墙到室内的构造都极具防御能力。
那么,河源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围龙屋呢?
白云楼
白云楼坐落在连平县大湖镇盘石村,是一座方形楼角式围屋:面宽47.5米、进深50米,占地面积2375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为清末建筑。
白云楼建在田野的中央地带,从其建设高度和风格可以看出,这是一座防御性能很强的古建筑:白云楼的四个角各建有1座碉楼,前后围墙的中间位置各有1座阁楼,4座碉楼和2座阁楼均为3层,高约10米;与碉楼和阁楼相连的外围楼房,均为2层半,高7.5米;二楼顶设骑楼,与碉楼和阁楼相连通,设有瞭望孔和射击孔,防守人员可以在二楼快速移动,随时换位防守;屋外9米高的护墙,使得来犯者难以攀爬进入;外墙嵌有方形圆孔石窗,用于瞭望和射击。
白云楼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坚固高达的碉楼,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介绍,在解放前夕,白云楼被国民党残部占领负隅顽抗,1949年1月中旬,根据中共九连地委的指示,刚成立不久的连和县人民政府决定围歼白云楼,后通过发放投降书、喊话、炮击等政治、军事手段,最终迫使守敌投降。
通衢围龙屋
龙川县通衢镇的空气很清新,干净。锦归村玳峰南山下的禾笔中(地名),有两座分别约80岁、200岁的半圆形围龙屋。80岁的半圆形围龙屋保存得尚好,但另一座已经完全破败,周围杂草丛生了。这座半圆形围龙屋背后建有围屋15间,横屋、正副厅、各处厢房等,共有大小房间45个。
屋两角有炮楼两个,作防匪防贼的瞭望台用。守夜者站在炮楼上,就能对整座围龙屋的情况一目了然。围龙屋里的墙砖多是泥砖,有的地方已坍塌。围龙前面的坡状地坪都是用鹅卵石铺成的,地面平整。因久无人打理,坪上已长满了杂草。这座围龙屋做得很朴实,其梁檩、窗棂等并没有繁富的雕花。这只是一座普通的客家民宅。
市区围龙屋
河源市中心有座围龙屋,坐落在建设大道与兴源东路交会的群丰村。河源老县城遗留下来的老房子多为方形围屋,最具客家建筑特点、蕴涵最丰富客家文化的标志性围龙屋,目前保存下来的仅此一座。
群丰村围龙屋为殷氏老屋,乃粤东殷氏一世祖殷彦卓后裔。明末清初,殷氏建起两座围龙屋,一座即兴源东路殷氏宗祠,一座即今“金色领地”后面殷屋。兴源东路殷氏宗祠前面水塘已筑路,围龙屋原貌已不完整;“金色领地”后面殷屋虽已破败,但原貌尚完存。
位于核心建筑群两侧且相对独立的成列状的建筑谓横屋,与正身成对称结构。围龙屋单做横屋还不行,必须做围屋,从结构上看,配上围才好看。如果祖堂后边没有什么建筑,则整个屋场就显得太白(太空),后边空白太多,不利于风水,故必须建围屋,可以保护大家。位于核心建筑群后面且相对独立的半月形建筑即为“围龙间”或“围屋间”。以祖公厅为中心,子孙分住周围,有利于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大坝镇古屋
大坝镇位于和平县城以北约7公里处,在和平,说起大坝,人们马上会想到两样东西,一是温泉,而是古屋。
大坝镇的古屋类型有 很多,尤其以围龙屋出名,据和平县旅游部门介绍,大坝镇是河源市境内存有最多围龙屋的乡镇。
大湖寨围龙屋
大湖寨,位于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东湖村。
据说距今有880年历史,寨内有祠堂、书房、典当、住房等建筑。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无不展示大湖客家的人文历史。
古寨依山傍水,北面外围设三个寨门,分别为上门、中心门、下门。门楼瓦顶悬山式,砖木结构。上门始建于明代,是大湖寨最为古老的一个寨门。绕过大池塘,迎来的便是大湖寨古村的上门。上门从底向上呈半月形,青石门槛,顶端呈拱形。从门外向里观望,自门顶至门底,恰好构成一个上下对称的长园形门洞。
苏家围
苏家围位于广东河源市义合镇,距河源市区约26公里。东江和久社河在它的南面交汇,整个村子山水环绕,绿色相拥,环境优美,有“南中国的画里乡村”的美誉。苏家围还是苏东坡后裔聚居地,在这里,不光可以欣赏到秀美的乡村风光,还能亲身体会苏氏家族和客家人七百多年的历史文化。
苏家围全村18座围屋,其中有5座明朝建筑。围屋,又称“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据历史学家考察,这种民宅建筑与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客家先民因战乱、灾荒等原因南迁定居,不但传播了中原的先进耕作技术,而且建筑民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
林寨古村
林寨古镇建制于秦朝,历史上曾经是水陆码头的集散地。在不足两平方公里范围内有86座古民居,其中四角楼就有24幢,其规模之大、工艺之精为国内罕见,是保护最完整的客家古村。
位于下井村的“颍川旧家”是曾任广东省督军府顾问、民国期间连任两届和平县长的陈襄廷故居。三进九厅大院气势雄伟,内部设计精巧,石雕木刻独具匠心,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林寨镇境内属丘陵地带,浰江河一江穿越全镇,两岸一马平川,是一个因水而兴、因人而盛的古镇,为避水患,乡中多为建木石结构的楼房,众多的古建筑群闻名海内外、既有西式洋楼、又有中式庭院,整体保存比较完好。每座楼三层以上,每层面积数百至数千平米不等,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是无以伦比,是中国历史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洪、防卫、居住、仓储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田园古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