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国际游学推广管理中心联合上海艾瑞咨询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国际游学市场规模将达268亿元,参与人数预计达到105万,而未来这一人数还将以2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20年预计达到170万人。近年来,在学生假期的海外游学项目逐渐“火爆”时,“游”大于“学”的现象依旧存在。
游学,不应只是“到此一游”
许多孩子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出国游学带给孩子的是正视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孩子提供了一所 “梦想充能站”。
游学的目的在增长见识、提升素质,精髓在于“浸入式”体验风土人情、吸收文化养分。真正的游学应该包含多元教育元素,有专业课程设置、教学任务或研究课题。在课本中学习知识,在旅行中践行,做到“知行合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是游学旅行的意义所在。
扒一扒海外游学夏令营那些“坑”
一、信息不对称的“坑”:虽然主流的夏令营都有官网,但并不能完全做到营地产品信息对消费者完全透明公开。
二、游学线路的“坑”:仔细研读一份游学夏令营行程内容,最好再对比一下同线路常规跟团游行程。在报名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
三、课程内容的“坑”:面对“插班夏令营”“戏剧夏令营”“STEM营”……不少家长都会无所适从。而实际上,暑假插班是比较少见的,对一些挂着名校头衔的插班夏令营,一定多个心眼。
四、锻炼英语的“坑”:参加夏令营前,务必要咨询清楚其招生理念以及去年华人学生的比例是怎样的。那些只要报名就招收、对孩子的英文基础也不做任何要求的,很可能一个班都是华人学生。
五、“高大上”头衔的“坑”:若是夏令营在介绍中用“最、第一、TOP1”等字眼进行介绍,需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