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早上9点,贵阳三联大厦一家政公司,三名月嫂提前一小时坐等雇主。“说好的约在10点钟见面,又泡汤了。”家政公司一工作人员听着电话忙音,摇摇头。直到中午12点半,雇主依然没有出现。
44岁的月嫂杨姐是当天三个准备面试人员中年龄最大的,已有9年月嫂经验,先后带过20多个孩子。去年9月,她将一个从满月带起的孩子送往幼儿园后,待业至今。
在等待雇主到来的过程中,三个月嫂坐下来,闲摆中少不了各自曾服务的雇主、孩子、经历和待遇等。“有一家5500元一个月,干了半年,不过是双胞胎。”“那几年根本带不过来,接到电话都是介绍给其他人做。”……
然而,作为有着五年以上工作经验,两个拥有中级月嫂资质和一个高级金牌月嫂资质的三人,对当下的行业情况深感困惑。
“现在雇主都玩消失了。”家政公司一工作人员说,今年春节过后,办公电话难得响起几次,好不容易约定雇主,又不见面的也不是一个两个。狭小的办公室人来人往,腾不出多余的见面地已是很久的事了。工作闲了,工资降了,同事越来越少了。冷清得让在家政公司工作了十多年的工作人员很不适应。
家政服务从小到老,中间还有家常生活,是朝阳产业。“现在之所以遭遇寒流,真正要反问行业本身。”贵阳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张达敏说,目前在贵阳市工商局正式注册的家政公司约600家。然而,包括非注册、游击队等在内的贵阳家政各类大小公司或达上千家,从业人员应在四万人左右。
不过,在贵阳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下设的培训学校,2012年、2013年先后培训家政人员超过2000人,2014年则降到四五百人,2015年的入行培训更是不足200人。培训力度不够,造成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达不到雇主的要求。同时,居高不下的家政从业人员价格,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使得部分雇主不再雇佣家政人员。
张达敏坦言,家政行业要发展,必须依赖严格的市场准入,规范的行业细则标准,以及从业人员不断的自我学习和综合能力提升。张达敏预测,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于2016年贵阳市场并不会出现“高价难求家政”的现象。相反,从业者和雇主或将更加理性。